配资炒股配资线上 营收占全市GDP比重5.6%,上海科技服务业接下来怎么做
发布日期:2025-04-09 23:01 点击次数:143
4月初,张江高科895创业营迎来第十五季结营仪式,这个累计举行9年的孵化培育活动已培育437家科创企业配资炒股配资线上,其中20家获张江高科投资、5家成功上市。
像895这样的孵化平台不在少数。作为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的“桥梁”,上海市科技服务业去年营收增加值达3000多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5.6%,拉动全市GDP增速0.4个百分点。去年1~11月,上海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2%,增速连续三年攀升。
近日,上海市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共提出四个方面、31项政策举措。其中在鼓励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建设、支持应用场景开放、缓解经营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等多个维度,为科技服务提供支持。
培育专注细分赛道
上海近年来的创新载体培育经验表明,专业孵化,并不是简单地把同类型创业企业或创新项目进行时空聚集,而是聚焦细分领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持续深度的创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培育,提供专业垂直的孵化服务。
上海市科委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科技服务业政策拉动方面,支持首批16家科技服务业企业新增重大投资项目超过3000万元。采用“免申即享”等方式,给予439家企业财政奖励超过8000万元,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主体发展能级。
聚焦汽车热能管理领域的上海谦和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谦和泰”),通过压缩机技术创新,为破解极端天气下的续航焦虑提供解决方案。该公司去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今年一季度订单金额已超2000万元。二次创业的谦和泰总经理马浩告诉记者,去年他们拿到上海市的创新基金和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两项加起来一共有400多万元,“4年间,谦和泰已与12家主流车厂建立合作关系”。
上述895孵化器也是早已聚焦细分赛道培育。该孵化器由895创新基地和895创业营组成,通过打造“平台+基地+基金”的模式,促进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企业,全方位融入产业链和产业生态。自第八季以来,张江高科895创业营就开始举办产业专场。
谈到为何将本次主题定为封装测试专场,张江高科895孵化器负责人陈海玲表示,封装测试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封测技术的精进,对于提升芯片性能、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与华岭股份打造的张江芯片测试公共服务平台,除了能为中小芯片设计企业提供全面的测试服务和定制化测试方案,还预留了200平方米的国产设备验证专区,为自主研发国产设备的入营企业提供测试机台进入产线试运行的机会。”
陈海玲所说的测试平台,专门为园区内中小型芯片设计企业提供服务,即使是一颗、两颗芯片也能测,而且24小时开机服务。根据规划,未来5年,测试平台计划为超过200家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服务,并将累计建立至少10套国产测试设备验证示范线,全方位助力集成电路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她透露,895孵化器还配套了一只规模近2亿元的895天使基金——张江燧玥,将重点关注孵化基地和创业营内的项目,投早、投小、投硬核,给予入孵企业资本支持。
上海市科委数据显示,上海围绕三大先导产业,以及基因治疗、智能传感、光电量子、创新器械等前沿赛道和未来产业,累计启动建设12家高质量孵化器;委托开发、检验检测、技术分析、专业咨询等专业服务收入占比超过总收入的50%。技术要素市场加速联通,全年上海技术合同认定登记53864项,成交金额超过5200亿元。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介绍,未来还将继续培育壮大创新主体。重点关注硬科技与新兴领域、高成长性的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推动“深度孵化”“孵投联动”相关举措落地。围绕合成生物、新能源等前沿领域,聚焦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高质量孵化器和概念验证中心等平台的遴选布局。
加速高校成果转化
除了孵化器平台,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也是科技服务业中的一个重点。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2024年,上海市技术合同登记53864项,比上年增长6%,成交金额5200.73亿元,增长7.2%,高校、科研院所(含医疗卫生机构)技术合同数量为20157项,总体合同金额为36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虽然高校院所是科技成果产出的重要来源,但是实验室的成果往往不能直接拿去用,要经过不断试错、迭代才能成功转化。尤其是当科研人员走上创业之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时,会遇到例如成果与知识产权的问题、资金问题、企业建设和经营管理问题等。
上述《若干措施》围绕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提出了12项政策举措。其中也提到,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建设,支持建设高质量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下称“东部中心”)就是为解决这些难点堵点的平台。作为全国最早市场化运作的技术转移区域中心,东部中心汇集了技术转移相关的各类要素,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概念验证、产业孵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都能在这里完成,服务涵盖了工业、农业、低空经济、绿色低碳、新材料和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
图为东部中心 金叶子/摄
谈及如何将高校的成果转化为产品和技术,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特别提到了赋权改革。
2023年11月,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正式启动,3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自实施以来,上海市完成或正在推进的赋权成果达215项,其中全部所有权赋权83项,转化金额达11.18亿元,推动科研人员自主创业或合规整改公司达到153家,吸纳投融资额超过68亿元。其中,华东师范大学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赋权给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金额由2023年的708万元增至2024年的4.76亿元;上海理工大学首个完全赋权成果“人形机器人项目”,仅用两个月就完成上亿元融资……
“赋权改革是真正在解决系绳子捆绑的问题,在上海的赋权改革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我觉得会有一个量级的激增。”邹叔君告诉第一财经。
除此之外,他还提到要重视有“科技红娘”之称的技术经理人的作用。
技术经理人一般是指在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从事技术转移的专业人士。邹叔君介绍,这两年,东部中心加大对技术经理人的培育力度,目前已与上海5所高校展开合作,开设了技术转移相关学历教育课程,并计划在上海成立第一家技术经理人事务所。“研发人员和企业家谈的方向还是不太一样的,我们(技术经理人)要做好翻译,一项项去落实。”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金叶子
相关阅读
研究院将聚焦前沿科技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典范,助力深圳高质量发展。
0 2024-12-06 16:23
颠覆性技术是一个小众的东西,需要特殊人才和特殊条件才能达成。国家对这个领域予以重视和部署是有必要的,但不是让部委和地方政府都去搞这个东西。
79 2024-11-11 22:01
陈吉宁介绍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最新情况。
17 2024-10-24 19:19
让更多产品通过上海进入中国市场,助力更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为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7 2024-10-24 18:21
浦江两岸,流光溢彩;神州万里,喜乐欢腾。我们齐聚一堂配资炒股配资线上,共同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67 2024-10-01 07:5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